太工創作設計

04-2212-1828

台中市東區東英九街85號

新北市林口區東林街41號

Archive

基本資料 :。崙背鄉永安段。基地面積112平方公尺。乙種建築用地/非都市計畫區。RC造3樓建築。總樓地板面積75坪 雲林。崙背 當我在跟您們對談時,已經洞悉了您心底的慾望,那怕是一個語調、一個皺眉;因此,造就了這樣的平面、生活節奏。然而建築,就只是將這些慾求圍塑起來而已。 咱夢想的厝 這是一套由平面機能成長出的房子,平配、外觀、平配、外觀,反覆反覆的形塑而起。基地是塊倒錐型的土地。在看似不好發揮的狀態下,我們嘗試用著兩構造體,相互併合、卡接,打造出這獨一無二的建築。另外~~精準的機能配置,超前的生活構思,讓本案順利由我們奪下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24年初完工使照取得  ...

基本資料 :。斗六市崙北段。基地面積163平方公尺。乙種建築用地/非都市計畫區。RC造2樓建築。總樓地板面積51坪  宅 / 上屋頂 縱深達30米的一塊基地,有夠長~我們並沒有打算像一般樣,透天厝再來前面留了個花園車庫,又或是切黃瓜般一節節的剁分空間~那太無聊了吧! 反而刻意的將基地中央先行保留,舖上透水磚、放了些他們愛的植物,讓房子無限的未來想像由這裡開始。量體由三個組體構成,不巨大、不是專制的那種帥氣,我們讓這些量體輕輕 飄飄的出現。企圖在這鄉村裏頭,有著一種契合的視覺連結。 未來,在斗六大廟的附近,你們會看到這間很有意思的屋子。擔任軍職的林先生,退休後毅然想回到老家,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跟著妻子帶上孩子。我們為他們打造了一處愜意的空間,在這建築裡,設定了每個有趣的角落,進而形塑出這屋子的樣貌。  前段,是未來他們倆預計的小店面後邊,堆疊出舒適的住居生活之間,是一處可愛的院子花草往後的每一次進出,都要能感受那綠色自然的舒爽。 ...

基本資料 :。基地面積110平方公尺。RC造五樓建築計畫。總樓地板面積85坪 弧拱 / Arch 距今達四千年的拱形式設計,是種自然型的結構行為。視覺上更有著延伸天際的張力表現,別於現代建築的慣性手法。 整排舊屋夾縫重生的建築,原地的屋況已不堪機能使用,業主打算拆除後重新建立,為D5類的短期補習班之用。 業主是位幼教界多年的老師,華麗的轉身後想來點不一樣的。我們想打造一處”想讓孩子們待著”的天地,它應該賦予一種特殊的氣質,讓孩子們來到這裡是”有意思的”,甚至是他們可以逃離現實的避風港,不只學習~來這裡還可以聚在一塊打屁、跟老師談心事。 就如老師後來說著「既然想法不同以往,那設計應該也是!」 ...

基本資料 :。敷地面積148平方公尺。RC造三樓+增建30年屋齡。整體改修及民宿合法計畫 老民宿改造案 位於溪頭下老街的一間老民宿,大概經營30年有餘了,如今 換上孩子接棒,希望有個煥然一新的全新風貌。 我們除了針對室內外觀的設計強化外,亦針對舊有結構重新審視,委由建築師親自探勘、提出結構補強計畫。設計的呈現很有意思,外牆體,計畫著整套的拉皮改造,更針對的是老舊外牆防水的處理。 開口處,用上美麗的三道漸消弧形,來展示這全新的建築面貌,騎樓趁機退縮往內,讓旅人的留滯空間更為舒暢。 ...

基本資料 :。敷地面積256平方公尺。RC造四樓建築計畫。總樓地板面積145坪   加法 / Addition 在帶有暗示意味的體積內部擴展出一個延伸,以另一種手法將其系統物件凸顯出來;或形式、或材料、或狀態。 在這樣狹長面窄的基地,我們對於立面上的操作沒有太多姣作,我們期望一片大窗,去真誠面對外界的舊城鎮景象;又期待東面的光藉著三角玻塊,漫射進到建物裏頭遊戲。 我們更沒有太強詞奪理的紋理說法,只不過企圖配合那街廓,來個中、新世代的模樣對話。  ...

基本資料 :。RC四樓構造。建築面積38坪。符合危老重建條款辦理  危老重建住宅案 好~最近又畫好一套建築設計案,那個來由挺奇妙的,讓各位客倌聽聽。也就是本來屋主打算買下這舊房子改造,也不知道哪找來的"號稱"設計師,講了一堆誘人之言,也沒打啥合約,緊接著就說要先進場把一些屋損先處理掉。「然後就變這樣了」業主夫妻倆這麼說著...

基本資料 :。基地面積130平方公尺。RC造四樓半建築計畫。總樓地板面積110坪  獨棟別墅自建 不過就只是設計一間透天厝,又或許是建築人長期的操作訓練吧,我依然慣性的去查閱當地的歷史,嘗試咀嚼當地的歷史背景來去做更多設計假設 …。 操作設計當下,以上的文字敘述可以了解,我對於隱私上的注重,就是呈現這棟建築體的方向之一。 依然沒有放棄開大窗、進大光,但我另外選擇用一種「遮掩」的建築方式,來企圖詮釋這棟房子。 ...

基本資料 :。和平段住宅新建工程。RC造四樓半興建計畫。建築面積108坪  內埕之家 這次更挑戰,人口密集的當地鬧區,土地面寬4.2米 深度30米,還得塞下一部電梯。我們沒有比鄰般透天厝的想法,而是思考著,如何在這看似有限的基地限制中,讓這家人有著更多種的生活模式。我們,打造出了" 內埕 "的舊格新用,這樣的設計概念灌入後,讓這建築 有了共同的開放生活,有了各有的獨立空間,互不干擾、互動有愛。 光個配置,我們大概腦燒了一整個禮拜。真是有夠強。期待此提案過關的宣言發表!提案當下,讓這對夫妻一愣完全顛覆他們的想像。本來,他們很想放棄這塊看似不好蓋的土地。 ...

基本資料 :。敷地面積113平方公尺。RC造三樓半建築計畫。總樓地板面積72坪   洞澗 在建築量體及內部空間的對應上,先採取的是就基地可用面積範圍<含增建>,開始假設性就使用者提供的習性,規劃出每一層樓的空間特性,實虛的空間關係、機能物件的配置等等。如一樓乃維持工作坊的機能,二三樓整層的臥室空間,乃至於頂樓的閒置場所及晾衣半陽台。 爾後的形式操作上,我便直覺的拉伸出一塊水泥量體,根據著內部空間所需,與外部造型考量一推、一開洞的以減法的方式,推敲出「內」「外」的最適合採光方式,當然外觀上也會是順眼的平衡。 在切割分塊後的建築表情,由於經過縝密的反覆修正,最後呈現是一棟非常有意思的小建築,接下來幾些角度 就讓各位客倌慢慢觀賞。 出入口那木框體稍微地扭腰向外,而那角度正朝向這巷道唯一對外路口,而這樣的表現方式也是我做設計的概念,"任何的存在 .都亦是有機的出現" 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