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坪。舊屋改造。台中
【形非型。未成一模樣 】從來,就不會去設定房屋的樣貌,也從來不去讚頌某種風格,我一直以來要告訴天下人:設計是經由溝通、推敲…才得以形神/萬變。
生活、對話、互動、飲食、群聚…,在我們面對即將成為家的房子內,總是存有這些幻想。因為有限面積?所以總是得犧牲部分這些想像,迫於無奈、卻又無可奈何。該如何真實面對奢望的生活,不致束縛在有限的空間呢?「看似合理」是現今許多大樓住宅裡頭常見之配置,常在購屋當下被這看似的合理格局蒙蔽,往往總是在深思生活後才容易恍然大悟。
在平面圖可發現,本山人大刀一揮將主臥室移至圖面左側,並將整個公領域由直轉橫,藉以爭取到採光最好的臨路面;轉橫後也未犧牲空間,圖面下方自成一塊開和自由的多功能架高區。也因此操作,將光線由平面規劃兩側成功引入到公領域,空間光氛圍瞬時可及。機能連貫性上,打橫的公領域更與開放的廚房一氣呵成,專屬的用餐區域自就衍生,還多了一道小吧檯讓生活及機能上添增更多使用行為。
配置後隨之的量體設計,一種類現代主義的語言來嘗試在這空間。空間實際不大,我依然給予足量需求的櫃體,這些櫃體是經過算計真實的容量,以至可發現布局在裏頭的櫃體皆無出現那種頂天立地的全滿作面貌。這些量體在它們該是的位置上,更加上材質面上變化,身材高高低低、面相多元。
這樣充滿有機的面貌沒有風格,無從冠名、沒有模樣、似型非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