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式樣設計」 最近還真讓我費了不少口水在跟業主講解,
這件業界通俗的奇怪現象,
在說到式樣設計這檔事之前,
一定不能繞過”風格設計”這讓我絕口不拿來說嘴的宣揚名詞。
在普遍的設計師/公司常所見的不外乎直接的帶上任何一個名詞 ,
<<風格、材料高低>>來達成快速精確的設計溝通,而不會浪費時間
因為反正網路一搜,這些參考的照片眾多。
也就是說這樣的名詞、形容詞選項,
在設計界各山頭的簇擁之下已漸成如同選擇題,
您們(業主方)討論好風格選項 1或2 .再來告知設計方答案就好,
我想~這類對話蠻多人在找尋設計師時都聽過,
更甚至敷衍點的設計單位,開山剃頭就問業主方「您們要什麼風格?」
然而近來這些咖腦力放盡口齒開始不伶俐、唬不了人了,
便又進化出 “北歐風結合工業風”、”北歐風結合無印風”、 “中國風結合禪風”….等等無言又腦殘的低流把戲。
再來~~我們來聊”式樣設計”這檔名詞,
「式樣」這字眼其實就是代表著 “同樣的模式 “或”相同的技法”,
這類型的設計師也算多見,網路一爬文其實幾乎都是這類型的,
比較高超的就是偷偷摸摸的繞過俗家風格派,
將自身最強的那一招重複~~重複再重複的連續出擊。
所以呢~!會發現這類型的設計師每個案子都很像,
然後我們可以把作品A的電視牆與作品C的書房誤認為同件案子
再將作品E的臥室以為是作品B 等等眼花撩亂的作品查詢,
嗯….反正設計方法相雷同,所以真兜起來其實也不違和 ! 好笑吧!!
當然這樣的設計操作也無罪過也算輕鬆,反正也就只是把”設計師作品”這玩意轉移成為販賣型的商品。
而買方(業主方)也就經由廣告平台,更快速的獲取到他們喜愛、心安的…”設計商品 “。
是說 假如再用更道德的高度去檢視 “設計 “這檔事,或許是薄弱許多。頂多也只是在設計裝修評斷上的高級低連而已。
通常的,我習慣將這類設計者稱之為 “匠”,「設計匠」而非”設計家”,
就算是這類的設計者,如果把自身拿手的設計手法展現得宜,其實也非壞事。
但相對一個真切實踐設計來與使用者反覆對話的設計家,
“設計匠”的區別就會簡單多了…..。
僅僅的只會是工藝上的差異、成熟度而已。